发布日期:2019-02-28 17:07 来源:活性炭网 作者:活性炭网 浏览数:
在该研究中,使用基于松锥壳的活性炭来吸附CO 2 。 在500℃的碳化过程之后,在不同条件下活化所得的初级活性炭(非PAC)。 结果表 明松锥壳基活性炭 具有良好的CO 2 吸附性能。 例如
在该研究中,使用基于松锥壳的活性炭来吸附CO 2。在500℃的碳化过程之后,在不同条件下活化所得的初级活性炭(非PAC)。结果表明松锥壳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CO 2吸附性能。例如,在650°C下活化并且KOH:非PAC比率为2后,活性炭(称为PAC-650/2)实现了高的CO 2吸附容量7.63 mmol g -1和2.35 mmol g -1 ℃,0℃,1和0.15巴压力。确定CO 2量之间的潜在相关性吸附和微孔分布,分析不同范围的累积孔体积和吸附的CO 2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。结果表明,孔隙<0.70 nm 在0°C和0.1 bar 的CO 2吸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,与之前的研究相比,孔隙体积<0.80 nm或0.82 nm与孔隙体积<0.80 nm或0.82 nm没有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。 CO 2在0℃和1巴下吸附,我们推断这很可能是由于松锥壳基活性炭的独特孔结构。最高的Brunauer-Emmett-Teller(BET)表面积为3931 m 2 g -1在800℃活化并且KOH:非PAC比率为2后获得,但最高BET表面积不会导致最高的CO 2吸附容量。这主要是由于BET表面积具有不能吸附CO 2的区域。所有活性炭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分析结果表明吡啶酮-N的稳定性高于吡啶-N。此外,为了更好地理解CO 2和松锥壳基活性炭之间的相互作用,我们分析了等量吸附热(Q st)。Q st高于22 kJ mol -1对于所有活性炭,在500℃下活化的碳和KOH:非PAC比为1时,获得的最高初始等量吸附热为32.9kJ mol -1。最佳Q st(Q st,opt)在真空变压吸附条件下(在25℃,1巴下吸附和0.1巴下解吸)过程为30kJ mol -1。